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统计局

当前位置: 首页>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就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 2025-07-15 16:26      来源: 国家统计局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2025年7月15日)

    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环境,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平稳运行。请问如何评价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主要原因是什么?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此,我想用四句话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稳”的态势持续。上半年很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运行“稳”。从观察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来看,经济增长是稳中略升,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是5.4%,二季度是5.2%。上半年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速都是5%,所以增长是稳中有升。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月度调查失业率在5.0%—5.4%的区间波动,保持基本平稳。物价低位运行,也是基本平稳。今年以来,有几个月CPI同比下降0.1%,6月由负转正,增长0.1%,其中6月份核心CPI已经回升到0.7%。国际收支也是基本平衡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从以上四大宏观指标看,经济运行“稳”的主基调没有变。

    二是“进”的步伐坚定。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各方面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从数据来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取得新的成绩。

    三是“新”的动能累积。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新动能在积聚。

    四是“畅”的循环改善。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从统计数据看,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1%,旅客周转量增长4.9%。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M2同比增长8.3%。

    从以上四个方面判断,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下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请问统计局能否提供最终消费支出、净出口和资本形成总额对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多少?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我简单报告几个数据,上半年“三驾马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31.2%。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3%,较一季度略有提升;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24.7%,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23%。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到内需,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从发布的数据看,上半年投资增速有所波动。请问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下半年投资走势?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上半年投资增速有所波动,关于投资的情况,我讲几点看法。

    第一,虽然上半年投资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扣除物价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基本稳定,而且投资结构在改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4.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8%。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建筑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扣除相关物价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实际增速提升了0.5个百分点。所以,投资实际增速回落幅度不像名义增速显示的那么大,基本是平稳的。考虑到价格因素,投资实物工作量并不低。另外,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改善,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2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6%,也明显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从这些情况看,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第二,投资增速波动或小幅回落,既有现实因素,也有深层次原因。现实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价格下行、企业竞争加剧,所以相关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更趋谨慎。从深层次因素看,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发展方式在转型,新旧动能在转变,传统行业投资相对比较饱和,一些产能要出清,比如房地产投资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这些传统产业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会加大投资增长压力。所以,对投资增速的变动要全面来看待。

    第三,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潜力仍然非常大,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增速放缓不意味着投资空间收缩,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投资潜力非常大,比如新质生产力领域,还有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方面,都需要有效投资。所以,我们要更好地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投资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持续推动投资健康发展。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今年以来稳楼市举措持续出台,请问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有哪些积极变化?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因城施策”出台相关措施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从统计数据来看,相关政策措施成效明显,上半年房地产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从政策效果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交易量有所改善,商品房销售降幅同比收窄。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比去年同期收窄15.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9.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5%,比去年同期收窄的幅度更大,收窄了19.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11.6个百分点。商品房交易比较活跃,尤其是二手房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是增长的。

    第二,市场价格降幅整体收窄,部分城市有所上涨。今天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从这些价格数据来看,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同比降幅都比去年同期在收窄。数据显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0.3、0.5和0.3个百分点。

    第三,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有所改善。在“白名单”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销售回暖的带动下,房地产企业化债工作有序推进。表现在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10.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0.6%,去年国内贷款下降6%左右。去库存也取得了积极成效。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5月末减少了479万平方米,连续四个月减少。

    所以,这三方面的积极变化说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效果比较明显。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在下降,房地产筑底需要一个过程,在筑底和转型阶段相关指标有所起伏波动是正常的,这也需要我们下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各地正在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请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如何?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重要着力点。党中央非常重视,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个地方也在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新质生产力继续加快培育和成长,有几方面情况可以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展。

    第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地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我国现在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一批创新成果涌现。据相关部门统计,1—5月份,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速度较快。另外,一批创新成果也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大家有所感受,从Deepseek大模型到机器人马拉松赛,从航空航天到无人驾驶,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第二,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1—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这些创新成果和产业融合带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

    第三,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数据也是生产要素,各个地方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从国际上来讲,这个比重与发达国家比,也是比较高的。

    第四,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各个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都是绿色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超过30%,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达53.3%。这些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实在在让我们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五,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实行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尤其是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改造步伐加快,大家都在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从这五个方面来看,上半年新质生产力在加快发展。谢谢。


    CNBC记者:

    有不少分析师担心因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6月份之后的消费会放缓,请问统计局对消费有何展望?主要有哪些因素推动消费?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展望下半年消费前景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的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和支撑因素,也对下半年走势会有更直观的了解。

    今年消费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刚才发布的众多指标中,市场销售环比逐季增长是一大亮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在加快,市场活跃度在提升,这有力支撑了上半年GDP的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5.4%,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逐季提升,所以刚才给大家通报的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上半年消费是一大亮点。

    上半年消费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服务消费加快。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商品零售额增长5.1%,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的占比在提升。第二,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上半年,“春节”“五一”“端午”这三个节日的消费大家都有直观感受,外出人数创新高。另外,相关的文体休闲、交通出行服务消费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三,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大家在解决温饱以后,更注重发展和享受型消费,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3%。第四,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消费增长仍然较快。第五,“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尤其是免签“朋友圈”扩大以后,来中国旅游的游客更多,也带动了消费市场。“五一”“端午”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人次分别同比增长72.7%、59.4%。第六,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现在像网上报道的,悦己消费、情绪消费,还有一些新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都方兴未艾。

    所以,从这些特点我们能感受到,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这意味着下半年消费发展是有支撑的。上半年的消费支撑因素、消费发展态势在下半年会得以持续。另外,消费政策还会继续加力。大家关心消费补贴政策的问题,有关方面已经对外宣布,下半年刺激消费补贴政策在陆续出台,各地也会继续出台相关措施促消费。我们现在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这个阶段正是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空间广阔。我们国家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优势非常明显。另外,现在城乡差距还比较大,我们消费水平尤其是人均水平,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成长的空间。中国未来的消费成长性非常好,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所以对下半年的消费,我们仍然充满乐观预期。当然我们也深知,消费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在这些方面,中央政策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措施都在继续推进,各地还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扩内需政策要求,按照消费提升行动方案部署,进一步“稳就业、促增收”,改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路透社记者:

    近年来,中国经济都是上半年表现不错,但下半年动力减弱。去年9月末紧急出台一揽子措施后,四季度增速大幅回升。请问统计局如何看待下半年前景?除了5月宣布的措施外,是否计划采取其他支持性举措?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经济下半年的走势。最近我也在看有关材料,发现不少国际机构还有一些投行对全球经济预测发表展望报告,多数机构都是预测下半年全球经济放缓,但是这些机构大多不约而同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显示了国际机构和投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从下半年情况看,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

    第一,上半年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和成效,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和强大韧性,这种发展态势会得以保持。上半年GDP增长已经达到5.3%,为完成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第二,多年来高质量发展大势和实践,凝聚了共识,积累了新动能,推进了经济再平衡,提高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大家尝到了高质量发展的甜头。现在,国内外形势又倒逼经营主体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从现实的一些因素看,一些先行指标和积极因素都在改善,显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从生产来看,服务业经过多年转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提升。三次产业中,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9.1%,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从近几个月的先行指标看,服务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意味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长中占比较大的产业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需求来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主动力。刚才我也向大家介绍了上半年消费市场趋于活跃,下半年在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会继续显现。从出口来讲,我们推动多元化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贸易格局,对单一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已降到个位数。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这是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冲击情况下取得的,显示了贸易的韧性。从新动能发展来看,新动能继续成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基于这些因素综合判断,下半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支撑的。

    第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将为经济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了托底作用。按照党中央要求,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也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丰富,也在加强政策储备,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出。

    基于以上的这些支撑因素,我们判断中国经济下半年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也是众多国际机构和投行对中国经济抱有乐观预期的理由。谢谢。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有关部门近期采取行动解决“内卷”问题,包括呼吁淘汰部分行业的落后产能,这会对经济环境产生何种影响?这些举措能否助力中国实现CPI目标,并支撑未来PPI和工业利润的增长?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针对近一个时期,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内卷”性竞争加剧的现象,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有关部门正在根据会议精神制定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大市场秩序的规范治理。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促进价格合理回升,也有利于企业利润改善、活力增强,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谢谢。


    沙特东方电视台记者:

    政府可能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政府会诉诸于增加支出或是促进国内消费吗?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高关税增加了贸易成本,不利于经济和贸易增长。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压力,中国政府积极应变、主动作为,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在做强国内大循环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方面,我们综合施策,一方面,持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前面我也谈到今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给力,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加大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力度,这些政策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扩内需政策积极有效,内需特别是消费是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大“朋友圈”,推进贸易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风险。从这些措施来看,效果非常明显。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促消费、稳投资、拓外贸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将继续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6月CPI同比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持续回升,创下了近14个月来的新高。请问您对下半年的通胀形势怎么看?谢谢。

    盛来运:

    谢谢您的提问。物价问题既关系到经济增长,也关系到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大家都很关注。关于物价问题,我讲几点看法。

    第一,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也就是CPI走势出现积极变化,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月CPI同比上涨0.1%,这是在过去几个月下降0.1%的情况下首次出现回升;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这说明在扩内需、促价格合理回升措施综合作用下,市场价格出现了积极变化。6月份CPI出现回升,首先是“两新”政策支持下,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带动的。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消费品,像家电类、办公用品类等价格出现了上涨。国际市场的一些变化也有传导作用。6月份,油价出现上涨,带动汽油价格上升,减缓了能源价格下滑对CPI的压力。同时,国际上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尤其是贵金属价格上涨,国内相关的铂金饰品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也对CPI的止跌回升起到支撑作用。同时,6月份高温多雨,一些蔬菜的供应受到一定影响,还有一些海产品、水产品、牛肉价格也出现了阶段性回升,这些因素共同支撑了6月份CPI由负转正。

    第二,近期价格低位运行具有结构性和阶段性特点。从上半年情况看,这个特点非常明显。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下降,其中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下拉影响较大。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9%,能源价格下降3.2%,两者合计下拉CPI约0.4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同比上涨0.4%,6月份上涨0.7%,价格低位运行具有结构性特点。同时,现阶段价格的低位运行,既与国内外宏观形势变化有关,也与我国发展阶段有关,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些传统动能在调整,相关产品价格,比如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的价格在持续调整。同时,新动能在成长,与新动能成长相关的高科技产品、高技术制造业产品价格往上走。由于新动能成长还难以对冲传统动能调整的压力,所以总体上价格仍在调整,这也是部分行业市场出清的需要。此外,这也与现阶段外部环境变化有关,加大了价格下行压力。

    第三,您所关心的下半年价格走势,总的判断,下半年价格会低位温和回升。有几个支撑因素:一是经济保持稳定向好态势,总需求持续扩张,这为价格稳定运行奠定了宏观面上的基础。二是相关政策尤其是扩内需政策继续显效,将拉动相关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品价格回升。三是中央有关会议要求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这也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市场环境。近期,光伏、水泥、汽车行业协会分别采取了自律行动,会对相关领域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四是假期效应在显现,会促进相关服务类价格稳定或者上行。下半年还有暑期、“国庆”、“中秋”等一系列节假日,前面我也谈到今年以来假日效应还是非常明显的。五是技术性因素,下半年无论是CPI还是PPI,翘尾因素会减弱,对CPI、PPI下拉影响作用会降低。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判断价格会保持低位温和回升态势。谢谢。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tjjadmin&check_checkdate=2025/7/15 16:29:35&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