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滨海新区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23-03-31 15:05      来源: 区统计局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统计局

    2023330

    2022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变化和风险挑战,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稳住经济大盘的系列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增强,绿色转型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化滨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经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下降6.1%,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业增长0.9%。三次产业结构为0.4:48.5:51.1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一制三化”审批16.83万件,落实“证照分离”备案、承诺、优化审批事项1.09万件。在自贸区率先推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高效登记8705例。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93万户,同比增长21.5%。其中,新增内资企业2.53万户,包括国有控股企业565户,民营企业2.47万户。新增外资企业329户,新增个体工商户5.37万户。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78万人,同比增长1.1%;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4.6%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94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工资性收入45528元,增长4.6%;经营净收入2191元,下降3.0%;财产净收入4687元,下降4.3%;转移净收入9188元,增长3.1%。全年城镇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31342元,下降3.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10524元,增长3.0%;衣着支出3074元,下降6.8%;居住支出5002元,下降16.0%;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218元,下降9.1%;交通通信支出4241元,增长6.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748元,下降7.6%;医疗保健支出2475元,增长13.4%;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1060元,下降24.4%

    绿色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3%。全年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21.7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5.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4亿元,可比下降5.5%。其中,种植业产值10.72亿元,增长0.1 %;畜牧业产值18.03亿元,增长8.4%渔业产值20.25亿元,下降8.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4亿元,下降48.6%

    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0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386亩。年末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80家,其中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全区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8家。累计建成放心菜基地21个,放心蛋鸡保供基地11个,放心生猪保供基地4个,奶牛保供基地3个。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11.27

    0.4

     

    万吨

    2.82

    18.0

     

    万吨

    15.43

    -1.4

     

    万吨

    2.76

    0.3

     

    万吨

    4.51

    6.4

     

    万吨

    7.41

    1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2.6%集体控股企业增长15.4%,私人控股企业增长2.4%,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增长4.8%外商控股企业下降7.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7%,制造业下降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8.6%。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4.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0.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7.2%,医药制造业增长6.6%,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油

    万吨

    3575.26

    4.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76.27

    -10.0

    天然气

    亿立方米

    41.17

    5.5

     

    万吨

    490.58

    -11.8

    服务机器人

    万套

    41.63

    -24.5

    集成电路

    万块

    112640.65

    -24.5

    锂离子电池

    万只(自然只)

    105767.94

    15.2

    新能源汽车

    万辆

    1.26

    -50.0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674.3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全区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1435.50亿元,增长20.0%;房屋建筑业产值1067.62亿元,增长0.7%;建筑安装业产值118.14亿元,增长2.6%。商品房施工面积2512.51万平方米,下降11.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840.23万平方米,下降4.8%。年末全区具有特级、一级资质的总专包建筑业企业121家。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下降9.0%金融业增长1.1%房地产业下降6.5%,其他服务业增长4.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6760.20亿元,比上年增长7.5%营业利润251.56亿元,比上年增加211.69亿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9.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6%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49亿吨,比上年增长3.7%集装箱吞吐量2102.13TEU, 增长3.7%机场旅客吞吐量584.17万人次,下降61.4%;机场货邮吞吐量13.15万吨,下降32.5%

    邮政业务总量53.99亿元,比上年增长6.2%,邮政业务收入66.75亿元,增长1.2%。全年快递业务量4.95亿件,增长17.1%,快递业务收入60.88亿元,增长0.9%。电信业务总量32.27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公网电话本地通话量80.34亿分钟,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761.7公里。全区互联网用户255.8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48.9万户,光纤接入用户96.8万户。公网固定电话用户6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0.4万户,5G基站6623个。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京津地区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滨海文化中心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五、国内贸易

    商业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4.7%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以及粮油食品类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全年销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6.8%14.1%11.0%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比上年增长2.0%实现稳步复苏。2022年,全区新建菜市场3个,连锁便利店26个。开展第二届滨城国际消费季活动,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16.7亿元。各商业载体推出“购滨城·促消费”系列活动,促进大宗商品消费。重点打造“游、购、品、赏”四张夜间经济名片,推出文化中心艺趣公园、智慧山那山、海昌极地世界等夜间经济街区消费活动。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4.0倍,新能源汽车增长2.4倍,书报杂志类增长38.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3倍。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长2.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49.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1倍,房地产业下降19.9%。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4.4%,占新区投资额比重22.4%

    七、财政金融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4亿元,比上年下降11.7%,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可比下降4.3%。其中,税收收入420.6亿元,同比下降16.8%,可比下降8.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2%。从主税种看,增值税123.6亿元,下降26.6%;企业所得税126.9亿元,下降13.6%;个人所得税31.6亿元,下降1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4.6亿元,下降15.3%其中,教育支出82.6亿元,下降0.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9.9亿元,增长10.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8.6亿元,增长12.6%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99.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0%;各项贷款余额13451.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上市企业5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59家;证券法人机构1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29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基金法人机构1家,基金销售机构2家;期货分支机构6家;融资租赁企业1293家;保理企业568年末,证券机构开立证券账户117.17万户,比上年下降1.0%。全年证券机构交易总额8491.87亿元,增长4.1%全年共有5家发行人发行绿色公司债券11只,金额82.32亿元。

    八、对外开放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50亿美元,增长15.0%。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790亿元,增长26.0%

    全年进出口总额6300.8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2372亿元,下降3.0%。天津港新开通4条“一带一路”及RCEP新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102.13TEU,同比增长3.7%。积极探索跨境电商“线下保税展示+线上扫码交易”O2O新零售模式,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九、协同发展

    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清单化、项目化,引进北京重大项目62个,协议投资额620.8亿元,中央企事业单位新设机构123个,注册资金715.7亿元。

    推进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提档升级建设。吸引浙商控股、TLS、华信中安、埃及东方物流、CICMESCO等多家企业落户合作区,成为埃及全境内政策和服务最优的中埃贸易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34家,实际投资额15.11亿美元,累计销售33.96亿美元。

    发挥滨海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强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消费帮扶,全年共引导10家企业落户甘肃省张家川县、合作市,企业投资额1.14亿元。引导8家企业落户青海省黄南州,企业投资额0.35亿元。持续东西部“结对认亲”工作,推动全区干部及民营企业家与西部群众开展“结对认亲”157组,捐助款物11.6万元,落实帮扶举措385个。

    十、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年末全区公路里程数1647.65公里。其中:国道里程163.85公里,省道276.20公里,县级公路里程171.94公里,乡级公路里程129.90公里,村级公路里程552.76公里,高速公路353.00公里。国省县级公路桥梁224座,乡村公路桥梁60座,专用公路桥梁12座。全年新开公交线路3条,年末公交线路达到191条。全年更新公交车辆6客运车辆134

    全年新增供热面积476.17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设备不断完善,分类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收集运输生活垃圾71.06万吨。主要采用垃圾压缩车直运和垃圾转运站转运两种模式将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共计492所,在校生总计28.29万人,教职工总计2.75万人。其中,高职院校1所,在校学生8017人;中职学校13所,在校学生7288人;高中学校32所,在校学生2.98万人;初中学校62所,在校学生5.48万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12.88万人;特教学校3所,在校学生363人;幼儿园284所,在园幼儿5.38万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46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92家。天津市雏鹰企业2460家、瞪羚企业185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61家。共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75家:重点实验室153家,其中国家级1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9家,其中国家级20家;企业技术中心280家,其中国家级36家;技术创新中心9家;产业创新中心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1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海河实验室3家。已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6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96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24.2亿元,增长35.8%

    新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获批筹建茶淀玫瑰香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制定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与运营基金管理办法,全市首单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产品5410万元项目、首期4100万运营基金项目顺利落地。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滨海模式”,先后在国企、民企领域成功发行2单产品。其中,“天银渤化(科创票据)”创下全国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第一单。围绕28个细分新兴产业和30家领军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天大滨海工业研究院全市首发16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开放许可清单,指导企业获评中国专利奖11项、天津市专利奖42项,其中,康希诺生物新冠病毒疫苗斩获中国专利金奖。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美术馆1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承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决赛活动,新区原创作品《疫“懂”的心》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成功举办第九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

    北京大学滨海医院改扩建、空港医院二期、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加快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内外同防、双向发力,积极应对疫情反复冲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管理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6.6万余人,实施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惠民项目25项。心脑血管疾病初筛29683人、大肠癌初筛103560人,已婚适龄妇女妇科常见病筛查1.6万人次,肺结核病人报告率100%

    为满足居民就近健身的需求,建成社区健身园127个、社区体育园15个、多功能运动场3个、健身步道3条、笼式足球场2个、社区滑冰场1个。全年申报等级运动员共237人,其中一级运动员42人,二级运动员183人,三级运动员12人。现有等级裁判员369人,其中国家级18人,一级136人,二级158人,三级57人。

    生态环保

    29家单位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成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防控新增土壤污染。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系统治理水污染,启动泰达第一污水处理厂和大港港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生态补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年末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标,12条入海河流累计水质达到五类及以上,达标率100%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0,比上年改善4.2%。全年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改善5.3%。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78天,比上年增加13天。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2022年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1.70,比上年改善6.7%。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年自来水供水量27886.72万立方米。全区共有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71.42平方公里。

    、市场监管

    年末全区共有对外开展服务并获得天津市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174家,约占全市总数的27.1%,获得国家级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35家,拥有国家市场总局授权的质检中心10家。全年检定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36万台。  

    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年办理消费者投诉举报5.92万件,挽回经济损失1034.23万元。全年“跟班”检查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4282户次,创建区级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130家。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和“两品一械”专项整治,立案250件、结案238件,移交公安机关案件线索4件。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百日行动”,完成问题隐患整改验收1500项,完成城镇燃气压力管道法定检验2235千米。排查老旧小区电梯4607部,整改问题隐患480个。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进一步落实新增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常态化机制。年末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158家,开通异地就医住院联网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38家,试点开通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40家。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9.3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3.9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39万人。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含已备案运营和在建养老机构)28个,共有床位6398张,收养人员1500人。已建成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152家,服务床位1200张。城市低保对象6000人,农村低保对象4470人。救助站1个,救助209人次。福利院1个,收养人员110人。残疾人康复服务取得新进展,实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全年完成白内障救助审批127例,实施复明手术109例。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举办滨海新区残疾人网络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0个;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向自主创业残疾人发放自主创业补贴,向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发放保险补贴。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口径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7.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9.进出口指标为海关通报数据。

    10.目前2022年决算尚未完成,公共财政支出数为预算执行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营商环境、市场监管以及知识产权数据来自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滨海新区调查队;现代都市农业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邮政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邮政管理局;电信数据来自天津市通信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财政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滨海新区中心支行;金融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天津市滨海新区金融工作局;国内贸易对外开放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协同发展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交通运输局;公用事业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教育和体育事业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科技创新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文化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态环保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天津市滨海新区水务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医疗保障局;残疾人相关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残疾人联合会;社会救助服务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统计局。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